攀枝花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000万难养老是警醒上班族需要早作打算 [复制链接]

1#

1000万难养老是警醒 上班族需要早作打算


摘要:早在2010年,北师大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就在《英才》杂志发表文章,称一线大城市的居民,2027年退休的话,预备1000万元养老恐怕也不够。钟教授预言一线城市1000万养老也未必够为什么1000万元养老都未必够?那么,类似京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


早在2010年,北师大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就在《英才》杂志发表文章,称一线大城市的居民,2027年退休的话,预备1000万元养老恐怕也不够。时过两年,钟伟的预言和大众的讨论更有回味价值。


钟教授预言


一线城市1000万养老也未必够


#re#


为什么1000万元养老都未必够?钟教授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他这样分析,如果经济增长、居民货币收入增长以及官方的发钞节奏没有根本改变,一个将在2027年退休的职工,将需要300万-500万元才能度过余生。那么,类似京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在他看来,养老金在10几年后会巨额上涨,参照过去,根本的问题在于币值的不稳定。1990年,M2(广义货币供应量)、M1(狭义货币供应量)和流通中现金的余额分别为1.53万亿、6950亿和2644亿,到了2007年则分别为40万亿、15.2万亿和3.1万亿,不到20年,分别增长了26、22和12倍。而实际的社保基金累计结余目前还存在近90%的缺口。


杭州人测算


杭州养老250万就够了


通货膨胀、资金的购买力下降,再加上实际社保基金的缺口等因素,是钟伟"一线城市养老1000万都未必够"观点成立的逻辑。


那么对杭州目前40岁关口的人群来说,2027年养老金多少才是真正足够?


2004年下海经商、2012年身价已达几千万元、到2027年刚好60岁的徐先生,有足够的财务和经济知识来客观地回答这个问题。


仔细思考之后,他在2010年给出的结论是:按照60岁退休,生活到85岁平均年龄计算,250万就够了,500万就可以过得非常舒服了。


徐先生的账这么计算:如果吃吃绿色环保食物,每天进行体育锻炼,没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没有需要承担的家庭或者社会负担造成的额外支出,按照60岁退休,生活到85岁平均年龄,且在退休前已经有房子,解决住宿问题,那么每天的生活费用按照120元,其他费用80元计算,则累计需要146万元的生活费,再计入100万元的意料之外的费用,实际上250万元是足以应付了。


"在杭州已经有房子的情况下,250万元就足够生活,估计500万是可以生活得舒服了。"徐先生说。但是,正如钟教授的前提条件一样,徐先生也指出,在如今通货膨胀是社会存在必然的现象情况下,存钱贬值是趋势,届时是否500万元就足够,还要看币值稳定不稳定,看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程度等多重不可预测因素。


理财师警醒


年纪轻轻就该有根"养老筋"


到底是一如徐先生提出的"500万元就能过得很舒服",还是真的"1000万未必够养老"?


众说纷纭,各执己见……


而在杭州的理财分析师们看来,"1000万"还是"500万",数字本身其实并非此次争议的重点,更多的人应该从这次的争议中给自己的理财计划再增加一个问号:"我在忙着考虑子女教育费用、忙着计划购买自住房的时候,是否完全忽略了未来的养老问题?"


#ad#


"如果说真的需要1000万元在2027年养老,那么对一个月薪不过5000元、现金存款为100万左右的上班族而言,有没有可能实现?"问。


"这样的资产情况要实现10几年增长10倍的目标,意味着该投资者所做的投资必须保证至少每年20%~30%的收益率,意味着维持相当高的收益率,而高收益伴随着的,就是高风险。"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营业部财富管理中心主任余东升说。他的观点是:未来是否真的必须要1000万养老,这本身是个伪命题,因为期间不确定的*策因素就有许多;而同时,投资市场本身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几乎没有一种理财产品,能够明确投资收益目标。


数字无法预测,关键是钟教授的观点给我们一个警醒:除了固定的工资收入,年轻人一定要有投资理财的意识,至少通过一定的理财产品配置跑赢GDP、跑赢通胀,不要让资产贬值。换言之,年纪轻轻就该有根"养老筋"。比如,你在25岁刚参加工作时,就得为退休之后的生活做个理财规划。余东升坦言。


对的上述问题,中信银行理财师丁志毅回答说:"问题的重点,并不是去深究"我能不能达不到1000万元收入",或者是"1000万元够不够养老"的问题,而是一个理念的警醒:我们应该要更早地、更多地为多年后的养老去做一定的准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