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经济媒体践行“四力”米易行4日启动
探寻山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奋斗路径
7月4日至9日,全国经济媒体践行“四力”米易行活动,将在攀枝花市米易县举行。届时,来自黑龙江、江苏、山西、四川等10余省市经济媒体负责人将齐聚米易,共同探寻米易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模式。
米易缘何能吸引这些重量级媒体的目光?在于米易工业从过去靠一个糖厂独撑到钒钛、纳米和新能源储能材料产业的快速崛起,在于米易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在于米易农文旅深度融合带来巨大变化……
米易的工业如何走出“糖财政”?米易的农村是一番怎样的美丽风景?农文旅深入融合又探索走出了怎样的新天地?此次,众多经济媒体负责人,正是带着这些问题,期望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找到米易的奋进路径。
工业提质升级
从“糖财政”的涅槃到纳米技术的崛起
“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从普通钒钛磁铁矿中直接提钒,同时对其他共、伴生稀贵金属进行综合回收利用。”米易县大裂谷直接提钒工业示范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对万吨钒钛磁铁矿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形成钒1万吨/年,钴、钪等稀贵金属约50吨/年,高品质铁精矿万吨/年的生产能力。
做大做强钒钛深加工产业,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米易县做好“钒钛”文章的点睛之笔。
“提质”,不仅体现在产品结构调整层面,米易县工业发展的环境同样在“提质”。
走进位于米易县垭口镇的七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花园式的工厂内,各种机械飞速运转,让人一点看不出这家公司曾经有举步维艰的过去。
“公司最艰难的时候10个月没办法给员工发工资,最终在米易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才渡过难关。”七星光电公司总裁雷在荣说,“这让我意识到,必须要转型,而转型离不开技术创新。”
经过刻苦钻研,七星光电利用废弃的硫酸亚铁研发生产出了磷酸铁,又实现了用锂云母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的技术。碳酸锂和磷酸铁成为七星光电敲开新能源产业大门的“金钥匙”。如今,七星光电已建成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磷酸铁生产线,产能占全国30%以上,企业不仅走出了困境,更在新的领域大展身手。
近年来,米易县结合国家、省、市稳增长措施,连续16次出台促进工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重点在降成本、高端人才引进、企业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给予支持,制定出台了“一企一策”“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企业首席服务员”等政策措施,围绕“保运行、稳增势,谋增量、促转型”压实责任抓落实。
“过去,米易的财政收入只有两三千万元,而县上一个糖厂的税收就占到七八成左右,是十足的‘糖财政’;而现在,米易的税收有8亿元多,贡献主要来自钒钛产业;而未来,以先进表面功能性纳米材料、高效清洁直接提钒、碳酸锂等新产品、新工艺为产业核心的全国纳米和新能源储能材料产业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将为米易工业的腾飞插上新的翅膀。”米易县经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眼下,米易正狠抓提质升级,加快建设攀西钒钛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着力打造全国纳米和新能源储能材料产业基地。牢固树立“工业不强就不叫攀枝花”的意识,主动融入市委“三区联动”发展战略,全力做好“钒钛”文章,认真落实攀枝花市委、市政府钒钛深加工、制造业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壮大钒钛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全面落实“一企一策”、工业奖补等企业帮扶政策,鼓励支持安宁铁钛、东方钛业等重点企业加快推进和创新研发直接提钒、特种钛合金等钒钛优势项目和钒钛高端产品;积极引导企业聚焦钒钛新材料、新能源和纳米材料等优势领域,加大招商引资投入力度,推进军民融合和“产学研”结合,切实发展壮大钒钛和纳米材料产业,全力打造工业新增长极。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山区现代农业的“米易现象”
米易番茄,通过蓉欧快铁,远销俄罗斯。
米易枇杷,漂洋过海,远销加拿大。
米易芒果,穿山越岭,走进港澳等地无数居民家中。
“今年早春蔬菜销售,我们这里收入最高的村民卖了60万元,20万、30万元收入的家庭更是比比皆是。”米易县撒莲镇禹王宫村党支部书记李波说。
李波告诉记者,村里很多人不仅是干农活的好手,还很会算经济账,如果亩产收益只有一两万元,村民会认为“很不会种地”,亩产收益五六万元才算“有水平”;即使自己不种地而流转出去,每亩地的流转费用也高达至元。
在撒莲镇海塔村,村民集中发展了余亩樱桃和余亩桃林。“今年因为气候原因减产,虽然销售价格不错,但全村总收入大概只有0万元左右,算是比较一般的年景,遇上好年景,收入能达到万元。”海塔村村主任何平说。
因土地而富,类似的例子,在米易随处可见。
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光热资源,米易大力发展立体农业,走出了一条“立体、生态、精品”农业之路:在低海拔的河谷地区,通过“稻菜轮作”,让早春蔬菜远销国内外;在半山区,早春枇杷、晚熟芒果错季销售,填补市场“空白点”;在高海拔地区,推广矮化密植技术,发展核桃、梨等产业,亩产效益高。
米易农业不仅品质好,而且错季发展效益好。早春蔬菜在全国蔬菜最紧缺的时候上市,每亩收益达2-3万元,最高可达6万元。早春枇杷每年在元旦、春节前后成熟上市,因成熟早、上市巧、品质佳、耐储运而供不应求,成为名副其实的“冬春奇果”。晚熟芒果种植面积达10万亩,7-11月上市,适逢海南、广西等主产地芒果下市,因错峰填谷,销售效益突出。
经过多年的培育,米易县目前已形成“三带五基地”的立体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即安宁河流域9万亩早春蔬菜产业带,二半山区20万亩早春枇杷、晚熟芒果等特色水果产业带和中高山区20万亩优质核桃等现代林果产业带“三大”农业特色产业带,以及以早春蔬菜、特色水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特色花卉等为代表的“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米易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月月有水果,四季有蔬菜。目前,米易的豇豆、苦瓜、辣椒、番茄闻名全国,米易已成为国家级“南菜北运”基地。未来,米易农业将在保“量”的基础上提“质”,着力向以“绿色、生态、有机、安全”为基本标准和硬性要求的现代特色农业转变,通过品质、品牌的溢价,促农增收。
“农文旅”融合
插上乡村振兴“翅膀”
傈僳族,一个“追赶太阳的民族”。在“中国傈僳族祖居圣地”米易县新山乡,绵绵不绝、气势磅礴的梯田让人震撼。
过去,耕种梯田,只能果腹;而今,米易县打通公路,开发梯田,让沉睡了千年的新山梯田成为壮美景观,将“最原始的民族风情”转化为发展的新动力。
随着新山梯田景区的开发,当地许多村民不再从事单纯的农业生产,而是思考着怎么分享“农文旅”融合发展带来的红利。
村民贺财章,在越来越多的游客中看到了“商机”。年底,他开了一家铜火锅餐馆,每到节假日,都能有上千元的收入。
新山梯田的进一步开发,也引来了大企业来这里投资兴业。目前,总投资约亿元的米易太阳谷国际大康养旅游度假项目已在新山傈僳族乡加快推进,该项目是迄今为止攀西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强、产业链条最完善、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康养旅游项目,将着力把具有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国傈僳族祖居圣地”打造成为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国家4A级旅游度假区。
在攀莲镇贤家旅游新村,原本只有人的村子,却住进了七八千“候鸟”休闲老人,他们追逐阳光而来,在这里“露天烤火”“晒太阳补钙”。
在撒莲镇禹王宫村,上千亩葡萄种植基地吸引前来体验葡萄采摘的游客,年年络绎不绝;在草场乡,枇杷基地观光线路正加快打造;在白马镇,攀西国际兰花谷一期项目加快推进;在新山乡,梯田二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在海塔世外桃源风景区,花、果、泉、林、洞齐备,诗情画意;在芭蕉箐旅游新村景区,万亩枇杷,6个水库星罗棋布,风光秀丽;在米易梯田风景区,千亩梯田,古朴的傈僳风情,多彩多姿……
一幅幅“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画卷,在米易大地展开。
践行“四力”
探寻高质量发展的“米易故事”
作为山区县之一的米易,年,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元和元,特别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省内数十个山区县中遥遥领先。
今年5月,四川省发布了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先进县、进步县名单,米易县成功脱颖而出,成为9个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之一(其中山区县仅有4个)。
地处攀枝大裂谷核心地带,米易交通、区位优势并不突出,然而,米易的果蔬,为什么能走出四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米易的土地,平均亩产收益两三万元,高的能达到6万元,土地的收益为何这个高?
为什么米易的土地流转费用是其他地方的数倍?为何农户极少出去打工,却反而每年有数万外地人到米易给农户打工?
米易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精神文化生活如何?……
这些问题,都是参加此次全国经济媒体总编行的老总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