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攀枝花市西区七条微路径探寻共富密码 [复制链接]

1#

开发就业岗位48个、带动23名困难群众就业增收、累计筹集款物24万余元、帮扶困难群众48户……仅用半年时间,攀枝花市西区河门口街道就递交上了一份满意的共富答卷。希望在孕育,蜕变在上演,幸福在流淌……一处处改变,一张张笑脸,一声声点赞,交织成一幅推进河门口共富的生动画卷。

1月10日,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在攀枝花市西区河门口社区调研时,对该社区针对低收入群体占比较高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共富微路径”的做法表示赞赏。

对于一个典型的老工业区来讲,河门口是怎么探索共同富裕基层实现方式的呢?

“河门口是典型的老工业区、改制企业职工、低收入群体聚居区和采空沉陷居民安置区,是西区推进共同富裕的短板,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卡住了推进‘共富’的脖子,我们因地制宜,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创新探索出了适合河门口的共富7大法宝。”河门口街道党工委书记谷伟指着正在开展的“共富微讲堂”介绍道。

1月17日上午,来自攀枝花学院的街道共富观察员李博博士,结合实际并聚焦共同富裕推进、工作能力提升等内容,为河门口街道的干部职工进行了一场以“共同富裕的攀枝花道路何以可能如何可能”为题的共同富裕专题讲座。

这就是河门口的7大法宝之一——开设一个“共富微讲堂”,通过专家讲理论、干部讲工作、老师讲实操、群众讲故事,授课30余场,引导干部群众树立科学的共富观。“共富微讲堂对推进基层的共同富裕相关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为解决我们日常工作中的难题找到了答案,也为推进河门口共富工作找到更好理论依据和方法。”听完课后,河门口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德育激动地说。

与此同时,河门口的另一件法宝“慈善共富基金”也在积极运作中。当天,一家民营企业正在向攀枝花市慈善会·河门口社区慈善共富基金捐款3万元。“作为一名外地来攀学习、留攀创业的新攀枝花人,我真心感到暖暖的花城,有爱有阳光。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今天的捐款,也是企业回馈社会应尽的义务。”四川锦特鑫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浩一边扫捐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