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创新多元解纷机制攀枝花市西区矛盾纠纷解决 [复制链接]

1#

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这一年,攀枝花市西区积极践行“枫桥经验”,搭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将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抑制在萌芽,化解在基层矛盾纠纷解决能力持续提高,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

健全体系夯基础,搭建平台做到“风险不外溢”

去年11月,攀枝花市西区司法局格里坪司法所收到了一面写着“遵法融情化干戈为民解忧止纷争”的锦旗。随着全区践行“枫桥经验”不断深入,西区各级调解中心充分发挥疏导矛盾、处理纠纷的作用,妥善解决群众间的摩擦纷争,将可能发生的风险抑制在源头,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针对突出社会矛盾,西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精准发力,为社会治理赋能增效,探索出“群众说事、干部说理、法官说法”的“三说会堂”多元解纷机制,依托“三说会堂”多元解纷机制和覆盖全域、多点延伸的四级站点体系,群众纠纷得以高效化解。

此外,西区统筹整合多方力量,率先建成覆盖区、镇(街道)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暨人民调解中心,搭建了“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切实让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让人民群众“最多跑一地”。

目前,区级、镇(街道)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暨人民调解中心全部建成,并达到“六有”标准,分层分级、高效联动的组织体系成功构建。

业务技能稳提升,多方合力做到“服务不缺位”

家住西区河门口街道的居民代某请工人宋某修剪院内枯枝,干枯的树枝意外弹起导致宋某受伤,就医休养长达2个月。事后,双方就医药费、误工费、营养费等赔偿金额未能达成一致。年年初,区级“三说会堂”中心收到调解申请后,立刻介入。调解员分别听取双方意见,分析双方实际情况,综合就医票据、工资流水清单和日常生活需求,很快促使双方在赔偿金额上达成一致。

这起“小案件”是西区落实矛盾化解工作,为民纾忧解困的真实缩影。通过会同多方力量,每一个与社会治理相关的单位和部门都成为了化解纠纷、为民服务的直接窗口,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如今,越来越多的驻点法官、民(辅)警、法律顾问下沉到一线,为群众提供帮助和支持,全力参与化解疑难复杂矛盾纠纷。众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集一切积极力量,多方合力共同解决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年,西区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4个,6个镇(街道)、26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全覆盖,派驻派出所人民调解室5个,登记备案个人调解工作室4个,其中2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调解室被评为攀枝花市“品牌调解室”。

过去一年,西区坚持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常态化,不断提升基层调解员解决纠纷的能力和水平。为着力提升群众法治观念,西区常态化开展“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结合普法宣传周、宪法宣传日,以典型案例分析讲解、“身边事说身边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通过民主协商、习惯培养、道德约束等方式,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激发群众主体意识,凝聚形成“一家人一家亲”共识,促进邻里关系和谐、防范邻里纠纷发生。

源头治理重预防,提前排查做到“矛盾不遗漏”

年以来,西区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政法干警下社区、进基层,听取民意、排查隐患、化解纠纷,全面动态排查掌握矛盾情况,及时发现矛盾苗头,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监控,将矛盾遏制在源头。

为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做到早发现、早解决,西区坚持网格每日双巡,村(社区)每周排查,镇(街道)每半月排查,区级单位(部门)每月排查制度,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全面掌握社会矛盾纠纷情况,全力保障社会和谐安定。

这一年,西区积极探索“枫桥经验”本地化、特色化道路,探索网格“1+N”模式,以小区、聚居区、楼栋等为基本单元,发展建立近人的“信息员”队伍,覆盖延伸到网格每个“角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