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性格
400)this.width=400"
border=0>在越南旅游的时候,听导游说越南也有汉族。不过那儿汉族属于少数民族,他们供奉的祖先是三国时期关羽。有意思的是,关公不单是越南汉族人公认的祖先,越南人对关公都极为崇敬,这从越南境内众多关帝庙以及鼎盛香火就可以看出。在越南看人家在膜拜关公,我也装作神情凝重,其实我在暗中想象自己所知道关羽模样。说来也怪,我一想到关羽就会跟电视连续剧中那个绿衣绿帽,长髯飘飘,眼神冷竣的酷酷形象重合起来。关羽由人而圣,由圣而帝,由帝而神,经历了历朝历代人们的再创作,他的“标准像”几乎是中国人心目中十全十美的男人形象。其实,关羽即使作为人也存在性格缺陷。虽然三国时期的人普遍以为“年过五十不为夭”,但关羽死的时候才五十八岁,对他来说亦正当壮年。他的早亡,虽然根子在吴蜀荆州之争,是被陆逊、吕蒙设计擒获让孙权下令杀了,但导火索还是他刚愎自用的臭脾气。孙权的身份地位,应该与曹刘相若。曹操煮酒论英雄,说天下英雄惟君与操耳那会儿,孙权还年幼,否则曹操可能还要加一句:当然还有孙仲谋。其实曹操在后来已经“补上”这话了:生子当如孙仲谋!据历史学家考证,这是曹操对人最高规格的褒奖。曹操的儿子文有曹植七步能成章,应声可作诗,这有“煮豆燃豆萁”为证。武有次子曹彰,膂力过人可徒手与猛兽格斗,曹操兵退阳谷关,被老将*忠杀得灰头土脸,忽报曹彰至,曹操大喜曰:“我*须儿来,破刘备必矣!”足见曹彰的勇武。曹丕更不要说了,他不声不响地将汉家国祚就挪到自己怀里,绝非平庸之辈。可在曹操眼里他们一个个都不如孙权。而在关羽眼里孙权却根本不是个东西,明着背着说孙权是“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孙权听说关羽有女初长成,请人上门说媒,求关羽把女儿许配自己儿子。关羽闻言大怒:“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要说关羽头顶上眼睛看人,满世界人只有刘备、张飞能入眼,孔明、赵云尚次之,连*忠也看不上眼,就因为*忠与自己同列五虎上将,他也以“与老匹夫同列为耻”,横竖不肯接印信。关羽原来也不是这样的人,他初与刘备相见时还是个推着一辆大车满世界卖大枣的小贩,刘备看他威风凛凛,相貌堂堂,就请他过来吃酒。关羽居然老实不客气地来了,这与后来心高气傲的关公相比,实在是两副模样。原因是那时候他还是无名之辈,身无长物,有人白请自己喝酒,那自然不会推辞。请他喝酒的是刘备,换了曹备,孙备他照样赏脸。后来打*巾初有战功,但还是能忍。曹操跟袁绍会盟讨伐董卓,刘玄德尚是公孙瓒的部属,只因为是传说中的中山靖王之后,才得以在十七路诸侯的座位后头加了张凳子,地位正是低乎哉不低也,关公地位更低,只能站在刘备身后权充马仔一类的角色。董卓部下华雄正自发威,关公主动请缨要上阵厮杀,袁绍却嫌他身份低微,呵斥他“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亏得曹操圆场,才有接下来的温酒斩华雄一出。后来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后,声名鹊起,再后来诸葛亮让他留守荆州,独挡一方,当上一把手有了实权,跟在后面抬轿子的就多了起来,感觉就不同往常了。在败走麦城之前那阵子,周仓等属下已尊称关羽为“主公”。主公何许人也,那是诸侯级人物才可以称得的。关羽即便是刘备的弟弟,离诸侯也还差着辈分呢。那时候人讲究这东西,一般不能僭越,刘备当荆州牧时称谓也就如同常人,我啊俺的,做了汉中王,立刻孤啊孤了,部属们求着他当皇帝时,他先是死活不干,可一旦当了,立即就以“朕”来称呼自己了。一级有一级的称呼,关羽欣然答应部下“主公”的称呼,可见随着地位的提高,他心里头的想法也就不太单纯了。关云长天生就应当是个英雄,但悲剧色彩却太过浓厚,非他命运不济,乃性格因素在起作用。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