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大型工程项目准备工作中都会涉及“搬迁工作”,回到五十多年前的攀枝花也同样如此。
那时还未开发建设的攀枝花虽然人迹罕至,但并不是没有人居住。
当时属于盐边县管辖的弄弄坪上就居住了一部分农户,攀钢建厂前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组织这些农户搬迁。
和现在操作模式一样,为了搞好社员搬迁,当时攀枝花建设总指挥部还专门成立了搬迁小组,并派人进行实地调查,安排和解决诸如新房,迁后耕地等搬迁中的具体事宜,并对房屋、土地、果树分别作价给予赔偿。
攀钢建厂前先后具体分两批组织了农户搬迁。
第一批:
年下半年,弄弄坪上的七大队四小队共52户社员全部迁往新房子和枣子坪一带。
第二批:
年,荷花池一带的二小队近40户社员全部迁到新庄;
年上半年,烂泥田一带的六大队四小队的40余户社员全部迁出,有的迁到同德,有的迁到新庄,还有的迁到弄弄沟;
年底,马颈子一带的六大队三小队15户社员迁到马坎和新庄。
两批搬迁中有近户社员迁出,拆除房屋面积达00平方米左右。
总看到有人说攀枝花从前只有“七户人家一棵树”,这种说法只适用于攀枝花局部某个地方。
远了不说仁和、米易、盐边这些历史悠久的地方,就从攀钢在建厂前的农户搬迁情况就可以看出,攀枝花从前岂止七户人家一棵树!